献哈达
哈达是藏族群众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,献哈达是藏族群众重要的礼仪。在昌都,无论婚丧、节庆、拜会尊长、音讯往来、送别远行等,都有敬献哈达的习惯。
相传哈达是元朝时传入西藏的。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返藏时,带回了第一条哈达。这条哈达,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,上面还有“吉祥如意”字样。
如今的哈达多为长条形丝织物或麻织物,按质量可分为若干等级,其中以内库哈达为最好。哈达长短不一,长者一二丈,短者三五尺。在康区,献哈达多表示祝福、庆贺、尊敬、忠诚等义。
藏族人民认为白色象征纯洁、吉利,所以哈达一般为白色。五彩哈达的颜色为蓝、白、黄、绿、红,蓝色象征蓝天,白色象征白云,绿色象征江河水,红色象征空间护法神,黄色象征大地。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,所以五彩哈达只在敬神等特定的时候方才使用。敬献哈达时,要双手平托,微微低头躬身,将哈达送到受献者面前,轻搭在其颈上。
讲话礼节
在西藏,讲话中的礼仪语言一般有三种:普通话、敬语和最敬语。地位相同的,大多用普通话,也可用敬语;若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说话,就须用敬语;如地位差距过大,还得用最敬语,否则即为失礼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一个“拉”字,表示尊敬,例如称索穷为“索穷拉”等。
见面礼
昌都藏族群众十分讲究礼仪,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,一般都要脱帽置于手上,弯腰45度;见到平辈,头稍稍低下即可,帽子可以拿在胸前;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,合掌过头,表示尊敬。
敬老
昌都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,在许多节日里,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。藏历除夕晚上,全家吃“古突”辞旧迎新时,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。初一黎明,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,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,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。
名字
藏族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,通常是两字或四字。名字多取自佛教经典,故重名的人较多,但可在名字前加上大、小、本人的特征、出生地、居住地或本人职业等,以示区分。
在昌都,婴儿出生后,父母都要请喇嘛为之行命名礼。喇嘛取名多源于佛经,并且选的都是含有“美”与“福”的字眼,如扎西彭措(扎西意为吉祥,彭措意为丰盛)、晋美才仁(晋美意为无畏,才仁意为长寿)等等。
文章来源: 昌都旅游 http://www.txizang.com/yj_details-h2172.html
发表评论